欢迎您来到爱新觉罗宗谱网!
登录会员注册



宗谱新闻

当前位置:首页 > 宗谱新闻

康乾盛世到底是什么水平?世界传统社会的巅峰之作

本文发布于:2022-08-11 11:11:35
发布人:gary
新闻内容:

原创北斗维斟

严格来说,中国古代只有两大盛世,分别是开元盛世和康乾盛世。开元盛世,是中国全面领先于世界的标志,而康乾盛世则是中国古典社会的巅峰,也是世界农耕文明的巅峰,同时也是传统文明最后的绝唱。其他的文景之治、光武中兴、开皇之治、仁宣之治等,只能算是治世,还未达到全盛。那么康乾盛世到底发展到了哪一种水平了呢?

一,中国传统制度的完善

中国传统社会发展到了清朝,吸收历代之教训,在各种制度上取长补短,同时容纳各民族之所长,最终让中国古典社会的政治制度达到了无比完善的地步。

在中央机构上,清朝继承了明朝的内阁、六部,但是其职权进一步下降。而南书房、军机处先后成为了皇帝的执政机构。军机处形成后,皇帝的命令可以通过军机大臣直达地方,整个国家的行政效率得到了空前的提高

可以说,雍正帝是清代政治制度的创新人。除了军机处之外,他还开创了秘密立储制度,发扬光大了密折制度。中国古代的继承制度,一直是个问题。如果采取嫡长子继承制,则容易出现庸人治国的现象,中国著名的皇帝很少有嫡长子。如果不确立嫡长制,则容易发生争权夺利。清代则保留满洲的选举制,而雍正则直接实行秘密立储,使得大臣无法干涉储君问题,使得权力交接总体比较平稳。

密折制度,早在康熙年间就开始推行,到雍正时期推广。密折制度的实行,让一部分地方官员能够随时向中央报告事情,而哪些官员拥有密折,这是保密的。这就让中央很容易得知地方的隐情,也可以了解清楚结党营私的情况。终清一带,就当营私始终无法形成气候,这和密折制度有很大关系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密折

由于有了密折制度,清朝就不需要庞大的宦官、特务机构,所以东厂、锦衣卫就结束了,宦官的人数从明朝的10万减少到了3000人,这是历史性的进步。终清朝一带,宦官从未掌握实权,因此从未发生过宦官专权的现象。

在地方制度上,清朝在内地主要继承和发展省制。明朝将行省拆分为三司,因而导致行政效率低下。到后期,又不得不在三司之上设置巡抚、总督。清朝建立后,一省之长官就固定为了总督或者巡抚,使得行政效率得以提高。省制,是中央和地方长期博弈而得来的制度,因此是最佳方式。清朝的省制以及对省份的划分,一直影响到了现在。

由于清代前期的六代皇帝都励精图治,使得清朝前期的国力强盛,其吏治总体上也非常清明。清朝吏治最好的阶段,是顺治年间、康熙前期、雍正年间、乾隆初期,而康熙和乾隆后期的吏治相对败坏。放眼中国古代几千年,没有哪个时期的吏治能够达到顺治、雍正年间的状态。

二,中国疆域版图的奠定和边疆治理体系建立

中国的版图是清朝奠定的,这是没有疑问的。在明朝中后期200年,面积在300多万平方公里,如果中国继承的是明朝的版图,那无疑是悲哀的。清朝前期六代皇帝不断征战,将大大扩展了中国的疆域面积。

努尔哈赤,统一了建州和海西女真,奠定了清朝的基业;皇太极东征朝鲜、西征蒙古、北定黑龙江,南下辽西,基本统一了东北塞外;多尔衮、顺治入关平定李自成、张献忠、弘光、鲁王、隆武、永历等群雄,统一了关内。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乱,统一台湾,击退沙俄,三征噶尔丹,驱准入藏,使得清朝的面积达到了1000万平方公里。


雍正帝巩固康熙的成就,平定青海罗卜藏丹津之乱,平定西藏卫藏之争,设置西宁办事大臣和驻藏大臣。和沙俄签订了《恰克图条约》,划分了外蒙古的边界线;和准噶尔汗国确立以阿尔泰山为界,有利于清朝休养生息。

乾隆帝则在康雍的基础上,灭准噶尔汗国,平定北疆阿睦尔撒纳之乱、平定南疆大小和卓之乱,平定康区金川之乱、平定西藏珠尔墨特那木札勒之乱、反击尼泊尔、平定台湾林爽文之乱、平定古州苗乱、平定甘肃回变等,进一步巩固了清朝的疆域。到乾隆年间,清朝的面积达到了1300万平方公里,在中国历史上仅次于元朝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乾隆

清朝从建国以来就一直处于战争状态,到乾隆时期都打了200年了。然而,清朝的军队规模却只有80万,其中八旗20万,绿营60万。清朝单次战役的出兵人数从未到达过20万,就是到达10万都是少之又少,这也反映清军的战斗力很强。因此,清朝对外战争并未对国力造成多大的消耗,没有汉武帝、唐玄宗穷兵黩武造成的民生凋敝现象。

清朝不仅仅打下了大片江山,还对疆域进行了严密的管理。在东北地区,推行永驻黑龙江,在瑷珲城驻扎军队,设置盛京、吉林、黑龙江将军府;在外蒙古,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府;在西域设置伊犁将军府;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,在青海设置西宁办事大臣,在西南推行“改土归流”。

不仅如此,清朝还比较精确地划分了疆界线。在北方,主要和俄国签订了《尼布楚条约》和恰克图条约,确立两国边界线。在新疆、西藏,清朝也大将在边疆修建鄂博,作为边界线的标志。并在边界不远的地方修建了卡伦,定期进行巡逻。清朝在新疆、外蒙古、黑龙江推行屯田,屯田的范围、规模都达到了历代之最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《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》的海南部分

清朝不仅奠定了中国的陆地疆域,还奠定了万里海疆。清朝划分了各省的巡逻边界,其中南海归海南的水师管辖。清朝的水师定期在中沙、西沙、东沙和南沙群岛巡逻,清朝在南海的巡逻就是后来“南海十一段线”的历史依据。不仅如此,清朝还将南海诸岛画到地图中,如1767年的《大清万年一统天下全图》就包括了整个南海诸岛。

三,经济:世界农耕文明的顶峰

由于清朝历代皇帝励精图治,使得清代的经济在顺治亲征时期就开始恢复了起来。大约在康熙初期,人口就达到了1亿。为了恢复经济,顺治、康熙、雍正和乾隆都采取了轻徭薄赋的政策。顺治年间废除了明朝的20多种税收,包括“三饷”。多尔衮让明朝的地主、藩王承担绝大部分税收,而对广大的农民则不断优惠,这个政策逐渐成为了清朝税收的基本国策。

到康熙年间,人口已经恢复到了1.5亿,但是征税丁口却只有2000多万。于是康熙末年就在广东试验“摊丁入亩”。雍正上台后,将“摊丁入亩”推广到全国。摊丁入亩的实质就是废除人口税,按照财产(田亩)多寡来交税,如此,就是地主官僚多减税,而农民少减税,因为这事,雍正没少被黑。雍正还有一大措施就是“火耗归公”,也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百姓负担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康熙南巡

根据统计,康熙一共向全国百姓免了1.5亿两白银,而乾隆则免了3亿两白银。例如,乾隆每次巡游江南,所到之地都要免除当地赋税。康熙乾隆开创性的赦免全国一年的赋税,康熙免了2次,乾隆免了5次,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首次出现。

乾隆年间的耕地面积达到了10亿亩,为古代之最。为了扩大耕地面积,清朝顺治年间就开始出台政策。康熙规定,新开垦的土地免除6年的赋税,于是大量的人口涌入四川、云贵。

土地开发的同时,土地的单产量也空前提高了。宋代亩产量为165斤,而明朝为245斤,清朝则达到了310斤。清朝时期对土地的开发技术明显提高了,能够在山区开发,甚至改造盐碱地、改造黄土高原,而乾隆则重视对生产技术的推广,是清代亩产量提高的原因。清代的水利工程修建达到了

乾隆还大力推广美洲的高产作物,这些作物从明代引进中国,但是明朝皇帝不重视,也就没有推广。1776年,乾隆帝下令全国刊行《甘薯录》,在全国推广甘薯种植;随着改土归流深入,乾隆帝又下令在云贵高原推广玉米种植。除此,高粱、土豆的种植面积也得到了推广。

人口,是古代一个王朝发展状况的晴雨表,古代没有“计划生育”的概念,因此只要经济发展,人口就会增加。在乾隆后期,人口已经达到了3.1亿,大约是明朝巅峰时期的2倍,是唐朝开元盛世的4倍。

农耕经济的发展的同时,工商业也在迅速发展。清朝初期废除了明朝限制工商业发展的一系列条款,使得工商业最终走出了明朝低落的阴影。在商业领域,全国的商业市镇数量远超明朝,经济作物的种植规模,农产品进入市场的规模、商人的资本、全国商路运输量都远超明朝。

在手工业领域,清朝的技术更加先进,规模更加庞大。明朝的“资本主义”萌芽仅仅限于纺织业,而且只是在江南地区,规模很小。而清朝的“资本主义”萌芽已经扩展到了各个行业,规模远超明朝,从地域上已经从江南扩展到了全国各地


康熙统一台湾后,结束了200多年的海禁,推行“四口通商”,由此形成了“西洋来市,东洋往市,南洋互市”的局面。当时,日本推行“闭关锁国”,中国人只能到长崎进行贸易。康熙年间,到长崎贸易的中国船只只有100多艘,到乾隆年间,每年达到了1100多艘。在东南亚,雍正和乾隆鼓励大米进口,双方贸易繁荣。对西方国家,主要是“来市”,由于中国进口减少,导致大量的白银流入中国。除此,中国还在陆地上开放了恰克图等口岸和俄罗斯、朝鲜、越南、哈萨克等国进行贸易。

乾隆后期,推行“闭关锁国”。但是闭关锁国并非就是拒绝贸易,只是加大了限制。在海上,开放广州进行贸易,在陆地上,主要以恰克图为口岸进行贸易。当然,闭关锁国的确不利于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转型,也是清朝走向衰落的一个原因。

四,文化:中国传统文化的总结阶段

文化的繁荣也是盛世的一个表现。开元盛世时期,唐诗达到了顶峰,出现了李白、杜甫、王维、孟浩然等诗人,不过在散文、小说、思想等领域相对匮乏。那么清朝康乾盛世时期的文化到底又是什么水平呢?

先从思想开始说起。康熙年间,在思想上推行宽松的政策,因而思想繁荣,出现了黄宗羲、顾炎武、王夫之等思想家。他们的思想已经不仅仅是传统思想了,而是有了新的突破,如黄宗羲提出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,这在中国古代算是震古烁今的一大亮点。而顾炎武提出国家和天下的区别,也是一大进步。

到乾隆年间,由于文字狱盛行,于是学术界主要集中研究“考据学”,出现了乾嘉学派。钱嘉学派的学术风气是务实,以顾炎武的“经世致用”为核心,反对宋明两代的“空谈”。他们刻苦钻研中国传统文化,对之进行研究、总结,使得清朝成为研究传统文化的集大成时代。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为钱大昕、戴震、王鸣盛、赵翼等。

在科学领域,受到西方科技的影响,清朝的科学著作有了明显的“西学东渐”色彩,其中数学领域最为明显。康熙年间,出现了薛凤祚、梅文鼎、王锡阐、明安图等数学家。其中梅文鼎是清代第一数学家,他的著作达26种,冶中西数学于一炉,集古今中外之大成,代表作为《中西算学通》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梅文鼎

而明安图是少有的蒙古族科学家,他提出了九个基本方程,列出三角函数和反三角函数的幂级数表达式,并且计算出展开式的各项系数,为三角函数和反三角函数的解析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,他的数学对中国近代数学发展都有巨大的影响。

除此之外,清代的地图测绘等还位居世界前列。

在文学领域,清代的散文、诗歌、戏剧、小说都达到了繁荣的状态,是历代之集大成。在诗歌方面,清代的诗词都走出了明朝的衰落局面,出现了“中兴”。康乾时代出现了纳兰性德、朱彝尊、陈维崧等大家。诗方面,出现了吴伟业、王士禛、查慎行、袁枚、张问陶、赵翼等大家。在散文方面,出现了桐城三祖,其文风在清代流传了200年,“桐城古文运动是唐宋古文运动的继续、发展、终结。”

在小说领域,康乾时代出现了《红楼梦》《聊斋志异》《儒林外史》等作品,是中国古代小说创造最辉煌的时代。在戏剧领域,出现了《桃花扇》《长生殿》等经典的作品。


清朝官方也在大规模组织编撰文化典籍,著名的有《古今图书集成》《康熙字典》《明史》《全唐诗》《四库全书》等。其中《四库全书》是中国古代最大的文化工程,对中国古典文化进行了一次最系统、最全面的总结。而《古今图书集成》是现存规模最大、资料最丰富的类书。

结论:清朝无论在政治、经济和文化上都达到了中国古代的顶峰。当然,和世界相比,从明朝以来,中国就已经落后于世界潮流了。在康乾盛世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集大成,同时也是中国古代盛极而衰的时期。如果没有民族偏见,那么我们对清朝盛世的看法又不同了。

网友评论我要评论

匿名用户

老祖宗英明,民富国强,也看到了收复台湾的消息,希望祖国早日统一
2022-08-11 18:09

匿名用户

为祖先自豪
2022-08-11 18:33

匿名用户

祖国要统一了!
2022-08-11 20:14

匿名用户

讲出了真实历史.为您点赞
2022-08-11 21:28

匿名用户

民族振兴!民富国强!祖国统一!指日可待!
2022-08-12 07:03

linebird

清朝的历代先皇们比起其他朝代还都是很勤勉的,只是时代和世界环境变化的太快。
2022-08-12 09:38

宗谱网会员

为先祖点赞
2022-08-15 09:24

验证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