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爱新觉罗宗谱第二册部分生僻字列表
在完成《爱新觉罗宗谱》第一册的校勘工作后,爱新觉罗宗谱网编辑部继续对第二册(甲二)进行了系统整理与校读。本册收录内容自圣祖仁皇帝第七子允礽(和硕理密亲王)起,至第二十五子允禑(多罗愉恪郡王)一脉后裔止,共计596页(第436–1031页),总字数约204966,出现生僻字25处,没有查到读音的有3个。本次校勘共发现并订正各类错误515条,现将主要问题分类综述如下:
一、结构性及体例问题
皇子收录范围与排序差异
本册实际收录圣祖脉下十三位皇子世系,其中两位无嗣。按齿序应为皇七子至皇二十三子,共十七位。未载四位中,三人早夭载于第三册,另一人为雍正帝(其子嗣见第一册)。宗谱原书未严格按出生时序排列,而本次整理中,爱新觉罗宗谱网为便于检索,已依家谱树结构重新编序,形成对原书体例的重要调整(按出生时间顺序排序)。
二、文本内容错误类型与分析
(一)世系信息矛盾与存疑
1. 子嗣出生时间冲突
第545页载,奕茶第七子载诺与第八子载樵均为庶母康氏所生,出生时间分别为道光十六年正月廿八日与四月初七日。两者间隔仅三月,同母所生可能性存疑,或为双胞胎而记载有误。网站已标注“出生时间存疑”,保留原文。
2. 父卒后生子不合常理
第718页载合于道光二十三年去世,其长子溥朗生于道光二十六年,显然有误,已备注“出生时间存疑”。
3. 承继关系与姓名字形混淆
(1)第837页永喧(过继子)与第845页永瑄(承继子)实为同一人,因“喧”“瑄”形近致异。网站已作对应备注。
(2)第600页奕萃之名因原影印版(因宗谱网录入为学苑出版社影印38版宗谱)字迹模糊,经考辨后确定。
(3)第672页奕蜜与第640页奕密系同一人,“蜜”为“密”之笔误。
注:在宗亲肇雪飞老师的帮助下,查阅高清宗谱底档,得以最终确定。
爱新觉罗宗谱3册第600页原书稿无法辨认的奕萃,雪飞宗亲查询后确认
(二)文字与表述错误
1. 音近形似致误
(1)第585页将“辉和氏”误作“辉何氏”,属音同字异之讹。
(2)第635页“十六年”误作“十六月”,系笔误。
(3)第994页奕苏生卒年存疑,已加注说明。
2.过继关系名称不一
如“奕短”在第586页作“奕矩”,属同人异名现象,已统一标注。
(三)数据逻辑错误
1. 年龄计算错误
例如奕珷次子载孔,原书稿其“年24岁”卒,据生卒年推算实为54岁,已更正。
2. 无嗣与齿序遗漏
全册共发现无嗣记载错误104处、年龄错误109处,合计213处,占错误总数的41.36%,比例较高,反映原谱在世系延续记录上存在较大疏漏。
三、校勘方法与处理原则
本次校勘秉持“考据原典、注释存疑”原则,主要采取以下方法:
1. 版本比对与世系推演:通过交叉比对不同章节,厘清承继、过继等复杂世系。
2. 时间逻辑校验:对生卒、承爵等时间节点进行合理性排查。
3. 字形辨析与语境推断:结合满汉人名用字习惯,考订模糊或讹误字迹。
4. 对于不确定的时间、人名等,加上“存疑”,予以提示。
5. 补充辅助材料:如第586页溥琳曾在陆军贵胄学堂就读,网站补充相关照片与说明,增强谱系的历史信息量。
四、结论
《爱新觉罗宗谱》第二册在世系延续、时间记载、人名一致性等方面存在较多疏误,部分问题源于原始编纂时的信息脱节或传抄讹变。通过系统校勘,不仅纠正了大量硬性错误,亦对存疑内容进行标注,为后续研究提供线索。此外,结合晚清史料(如贵胄学堂档案)补充相关人物生平,进一步提升了宗谱的史料价值与学术参考意义。
爱新觉罗宗谱网
2025年10月30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