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您来到爱新觉罗宗谱网!
登录会员注册



功德名录更多>

  • 祝捷(杭州)捐修200.00元
  • 王家然(淮安)捐修200.00元
  • 倪浚宥(上海)捐修200.00元
  • 归元(闓元/纽约)捐修666.00元
  • 楚渊(陕西咸阳)捐修200.00元
  • 赵宇航(恒字辈/沈阳)捐修100.00元

联系我们

爱新觉罗宗谱网
手机:18540068988 13998815316
邮箱:haiqing9876@163.com

清旅游景点

当前位置:首页 > 清旅游景点

社稷坛(北京中山公园)图片介绍
社稷坛(北京中山公园)旅游景点文化介绍

社稷坛(Imperial Divine Temple),位于北京市东城区西长安街天安门西侧,面积约360余亩,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(1420年),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的地方 。

社稷坛(Imperial Divine Temple),位于北京市东城区西长安街天安门西侧,面积约360余亩,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(1420年),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的地方  

社稷坛与太庙相对,分别位于天安门的一左一右,体现了左祖右社的帝王都城设计原则,主体建筑有社稷坛、拜殿及附属建筑戟门、神库、神厨、宰牲亭等。社稷坛早期是分开设立的,称作太社坛、太稷坛,供奉社神和稷神,后逐渐合而为一,共同祭祀 

1988年,社稷坛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

历史沿革

 

唐代,幽州城的东北郊有一座古刹。

辽代,古刹扩建为兴国寺 

元代,兴国寺被圈入大都城内,改称万寿兴国寺。

明永乐十八年(1420年),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,在万寿寺的基础上建社稷坛。

清乾隆二十一年(1756年),祭坛台四周内墙由青、赤、白、黑四种颜色的砖砌墙改为四色琉璃砖。

民国三年(1914年)1010日,改社稷坛之名为中央公园,试行开放三天,接待市民参观。

民国四年(1915年),中央公园西南部建造了中西合璧的建筑唐花坞。

民国十四年(1925年),孙中山逝世后,在社稷坛拜殿停灵。

民国十七年(1928年),社稷坛被命名为中山公园,拜殿改称中山堂

建筑格局

社稷坛布局是依照周代以来皇宫旧制设置的,即如《考工记》所记载的左祖(太庙)右社(社稷坛)的布局。社稷坛全园面积约360余亩,主体建筑有社稷坛、拜殿及附属建筑戟门、神库、神厨、宰牲亭等

主要建筑编辑

祭坛外呈正方形,寄寓“天圆地方”之意,是一座用汉白玉砌筑的三层平台,高0.96米,其周长上层为15.95米、中层16.9米、下层17.85米,四面各设四步台阶。祭坛上层按照中国东、南、西、北、中的方位区域,分别铺设青、红、白、黑、黄五种不同颜色的土壤,俗称“五色土”。泥土由各地州府运送而来,寓意“普天之下,莫非王土”,象征领土完整、国家统一以及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五行为万物之本。坛台中央立有一方形石柱,名为“社主石”,又称“江山石”,意指江山永固。坛台四周有三重围墙,内墙为壝垣(矮墙),初始时以砖砌墙,后涂上青、赤、白、黑四种颜色,后改为四色琉璃砖,与坛台相呼应 [4]  

拜殿是明清两代帝王在祭扫途中避风雨的地方,故名拜殿 [2]  ,始建于明代,面阔5间,进深3间,黄琉璃瓦歇山顶,重昂七踩斗拱。室外和玺彩画,室内为金龙枋心旋子点金彩画,也是改变功能后的改动。殿内为彻上明造,无廊步,歇山角梁与采步金和下金檩相交于垂柱,这是明代无廊殿座的结构特征,足证此殿仍是明初原物。门窗装修已非旧物,现中三间隔扇门,梢间间槛窗。戟门同拜殿前后连陛,都立于约1米高的白石台基上,台阶六步。

外坛墙周长约为2015米,天安门内西庑正中为社稷街门,东向,黄琉璃筒瓦歇山顶,面阔五间,进深三间。端门内西庑为社左门,黄琉璃瓦歇山顶,面阔三间,进深一间。社稷坛东北门在午门前阙右门之西,原为黄瓦三座门,经过改建,已失去原状。兰亭八柱原在圆明园的四十景之一“坐石临流”处,仿绍兴兰亭而建。亭为重檐蓝瓦八角攒尖顶,置兰亭碑于亭内。兰亭碑上刻有曲水流觞图,背面有乾隆写的诗文。八根柱上分别刻有乾隆和七位书法家临摹的兰亭帖。

 

历史文化

 “,指祭祀社稷神的社稷坛。社稷中的是土地,是五谷,延伸开来,意指疆域国土、衣食之源。由于历代帝王都自命为天子,所谓受命于天,因此皆把社稷视为国家的象征,把社稷神看作极为重要的神祇 [4]  

社稷是古代帝王、诸侯所祭祀的上神和谷神,商周以至清代的帝王,均沿袭社稷的大礼。历代帝王自称受命于天,将自己比作天子,将社稷象征国家构成的基础,故每年春秋仲月上戊日清晨举行大祭,如遇出征、班师、献俘等重要的事件,也在此举行社稷大典 [2]  

每逢农历年二月、八月的上戊日清晨,明清两代皇帝都会来到社稷坛举行祭祀仪式,祈求风调雨顺、五谷丰登、国泰民安。若遇出征、班师、献俘、旱涝等重大事件,也在此举行祭祀。明永乐十九年(1421年)至清宣统三年(1911年),历任皇帝曾在这里带领皇亲国戚、权臣大吏举行过1300余次的祭祀大典,显现出社稷坛及其祭祀活动在皇室生活中的显赫地位和特殊意义